查看原文
其他

流量时代的科技下沉之路

五仁儿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五仁儿 | 撰文

起直播你会想到谁?
“口红一哥”李佳琦?美食博主李子柒?papi酱?薇娅还是冯提莫?
不管是谁,都让人看红了眼。
2019年,李佳琦凭借一己之力,将“oh my god”、“所有女生”、“买它”变成了网络惯用语。
也是这一年,李子柒的抖音粉丝超过3000万,微博粉丝2232万,淘宝店铺粉丝329万,YouTube粉丝826万,与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CNN相比,粉丝数仅落后了2万。
......
有分析称,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下沉市场消费者,依赖于引导。报告显示,90后、00后成为移动购物行业的核心群体,占比超四成。麦肯锡数据也显示,一直到2030年,90后等群体将贡献中国总消费增长的20%以上。
如果把这一传播方式聚焦在科技圈,推开的速度或许会快起来。

01
95后要“上天”

近日,一场来自科技界的大型直播,引发数百万网友在线收看。
不同的是,这场直播屏幕的一边站着一群科学家、科普学者。
如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Science新闻主编Tim Appenzeller、天体物理学家Avery Broderick、天文学家刘继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搞笑诺贝尔奖”创始人Marc Abraham、无机化学专家David G.Evans等。
从黑洞到冷冻电镜下的微生物世界,七位科学家、科普学者分享关于黑洞、探月工程、冷冻电镜、量子物理等前沿科学的背后奥秘。
而屏幕的另一边是青少年群体,120多万人不止。
依托QQ平台的用户积累,科技类的直播主题,加上一定的宣传,这次直播取得广泛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并不意外。
事实上,2017年5月份开展的QQ-X计划第一季,用官方的说法,旨在用科技探索世界。
什么是X计划?简单来说,X计划将从普通QQ用户中招募探索者,远赴世界上神秘的目的地,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岛、纳米比亚、南太平洋、南极等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探索物种、星空、建筑、极地四个主题。
这一计划为活动参与者设置了一些科技的引流任务。以活动的前两站——加拉帕戈斯和纳米比亚为例,入选地球探索者的用户,需要完成一些拍照采集图片,做客企鹅FM,讲述加拉帕戈斯岛的故事,同时还需要在NOW直播上完成每日的直播任务。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6月20日),X计划前两站的最终“地球探索者”入选名单公布。根据QQ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一共收到11万报名视频,报名用户分布在全国31个省500多个市。
年轻用户的忠诚度对X计划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机会。数据显示,95后成为X计划的主力军,大概占了7成以上。
趁着这一流量优势,第二季的X计划玩得更大了。2018年,X计划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探索太空。
最终被选中的探索者们去美国NASA,参观中性浮力实验室,参与操作水下机器人等课程,对话宇航员;在俄罗斯星城,探索者们将进入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做一天宇航员,体验太空舱的失重感;驻扎中国卫星发射基地,零距离见证卫星发射。
三站行程,揭示了人类迈向太空的不同阶段。只不过,在项目初期,“拖延名单公布时间”、“不透明”等状况的接连出现,使得部分参与者发出“QQ-X计划不公平”的质疑和吐槽。

02
中科院有个“中二所”

事实上,在这次直播之前,有一场中科院科学演讲直播是在2020年的跨年夜。
这场跨年科学演讲在十余家直播平台上线,成为中科院科学家首次以跨年科学演讲的方式展开的一次科学传播尝试。
当晚科学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是量子力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网红”科学家曹则贤担任主讲人。
与一些跨年晚会、演唱会“同台竞技”,中科院首次尝试跨年“争”流的底气或许更多来自B站粉丝的积累。
早在B站爆红的中科院物理所,官方账号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粉丝量达70多万,被戏称“中二所”。
这里聚集了一批做实验,讲段子,和弹幕互动,在线答题的物理学博士,还有“长五复飞”“月球旅游”“量子波动”等知识科普与“理工男找到合适伴侣”等趣事杂谈话题的交错插播。
随手点开一个新年派对的舞蹈表演视频,吃瓜群众“围观博士后舞蹈团”“抽一个小姐姐回家过年”“保密画质”等弹幕调侃、捧哏、互动层出不穷。
“当初,谁也没想到在B站,科普节目也能大受欢迎。”科学传播协会的创始人、中科大物理所综合处副处长成蒙表示。
协会最初的科普方式主要还是微信公众号。后来,图文和短视频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科普知识,开直播成了博士们的新目标。
2019年3月的一次例会上,“在B站做科普直播”的设想被首次提出。
但那时候大部分人的心里并没有底儿,毕竟很多B站粉是为了看动漫、看电影、看搞笑视频,“谁会B站看科普?
在一片“试一试”的声音中,3月15日,“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诞生了,账号发布的第一条视频便获得了30多万的点播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二所”凭借一场见证首张黑洞照片的公开直播,峰值人气近乎达到150万人。
三个月的时间,中科院物理所的B站视频播放量近500万,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在75%的用户低于24岁的B站上,“中二所”站稳了脚。
以二次元为核心的“中二所”逐渐打开了三次元的大门。应粉丝热烈要求,中科院物理所还成立了“三次元办事处”,还把牌子摆在了“中二所”的直播间。
有不少网友留言希望“中二所”可以去中国科技馆、北京展览馆等地做直播。在“中二所”的内部成员看来,“中二所”在B站的粉丝还很年轻,其中很大比例还是中学生,希望他们可以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到上大学时更愿意选择做科研。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表示,这是一个可以让年轻人重新认识科学甚至爱上量子力学的方式,让年轻人在新年活动里多一种选择。
10月中旬,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突破百万。喜悦之余,“中二所”的成员也很明白,在被娱乐、搞怪占据大半江山的互联网里,科普依然是较为小众的领域。
不过,在“中二所”的带动下,中科院里其他院所已经开始尝试开播,“用优质的内容去争夺粉丝,是让科普变得大众的最科学的办法。
2017年起,中科大副研究员袁岚峰开始制作《科技袁人》短视频;人大附中老师李永乐在一间闲置的教室里录下几百条科普视频,积累近千万的粉丝;中科院古脊柱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因为用骨头传播古生物研究成为新晋“网红”……
从幕后走到台前,科技圈的“流量之争”早已开始。这也是中科院物理所“跨年科普5年计划”的目标所在。
 
03
给年轻人打工的王坚

聚焦年轻人这件事,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想了三年。
“世界上有两种刚需:第一,世界上不断有年轻人出现;第二,年轻人一定想相互见面。2050大会,就是为了让原本见不到面的年轻人见面。
这份坚定可以从王坚“只要有一个人来,2050大会就将继续”的宣言看得出来。
从2017年12月8日2050大会正式筹备到大会正式开始之前,用王坚自己的话来说,“工作量增加了500%到1000%。
为了这事儿,2018年春节过后,王坚休了一次较长的年假,远赴美国去游说朋友们来杭州,“来听听这些年轻人的声音”,请他的朋友们推荐一些年轻人讲讲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也很难想象,为了2050大会,王坚打开手机通讯录,给里面每个人打电话;每月开一次媒体沟通会,每次连着讲三四个小时;可以在前一刻向世界500强CEO发邀请,后一刻给志愿者打电话协调停车……
为什么?
王坚表示,全社会的资源并未向年轻人倾斜,几乎所有高大上的活动都是面向“成功人士”的,他们把“好处”拿走,把“问题”留给年轻人,却并不关心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而他相信,看到年轻人正在做的事,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们。
没有预设主题,没有主办方,但并不妨碍这场大会站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区块链等科技风口上进行前沿技术的思考,在回收式火箭、智能小卫星等空天领域进行天马行空地尝试。上演设计师遇见宇航员,人工智能会碰到小卫星,无人驾驶加上巨型纸飞机的戏码……
于是,在2050大会上,成百上千的年轻人组队,从全世界各地奔赴而来。
100场青年团聚、100场新生论坛和10000平方米的探索展区,涵盖工程技术、科学、产品、设计与艺术、空间航天等领域,以及青春舞台、逐日晨跑、星空露营等,集中围绕着“为年轻人做些什么”。
“科学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更是年轻人的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